不可能的任务!马云的全球自由贸易之梦-最极客

15年时间,马云用阿里巴巴的成功验证了当年自己所做商业判断的前瞻性,15年后,他正试图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复制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在菲律宾举行的2015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再一次面对全世界的商业领袖讨论了自己的梦想。他谈到小人物的奋斗史,将自己归为80%的中国年轻人。他谈到“互联网的一代”,表示要对这代人特别关注,因为未来就在他们手中。他还不忘提及“女性领袖”,以向60%的女性电商消费者示好。

从马云历次的演讲中,你会发现“马氏演讲”之所以能够如此鼓动人心,在于他总是习惯于站在弱势群体一方,以此来激发那些深处社会底层试图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的奋斗热情。在提出“EWTO”这一概念时,他甚至表示WTO帮助的只是大企业和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却没有从中受益。

显然,这一次马云又选择站在了弱势一方。他试图通过推动经济全球化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摆脱贫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很像外交策略中的“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以弱势群体形象博得同情与尊重,同时彰显自身能力与责任。

在马云看来,贸易不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还事关自由、文化、激情和创造,是让全世界人们相互理解的工具,而国家意志不应凌驾于贸易之上。所以在其提出的“EWTO”倡议中,试图将贸易的自由之剑交给企业,而将国家踢出局。

埃里克·霍弗在《狂热分子》中说人类社会总是由两类人来推动的,一类是最有成就的社会精英阶层,一类是最没有成就的社会底层人物。当社会精英如马云者试图联合全世界的底层人物发起一场“自由贸易运动”时,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这股力量。过去几年,电子商务的崛起在中国已经让众多实体零售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在,马云希望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世界上的更多国家,但不同国家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也一度让他陷入困惑。

当然,这也是众多中国企业共同的困惑。对中国企业而言,全球化是迈向世界舞台的必然之路,意味着更大的商业空间。但当马云首次获邀出席达沃斯会议时却发现当地人对全球化有着不一样的态度,他们“在抗议,在扔石头,在反对全球化”。

APEC工商领袖峰会的几天前,有这样一则消息,蒙古国一行业协会主席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点燃了自己,原因是抗议将煤炭销往中国,他担心一旦将煤炭销往中国,中国的公司就会派人前往蒙古国工作并占据当地煤炭市场。以如此极端的方式为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树立障碍,虽然只是少数但却代表了一种情绪。

这种情绪同样出现在美国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和排斥中,华为和中兴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屡屡受阻的背后,除了美国政府以对华企业的强硬态度换取选民支持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对中国企业急速扩张的隐忧。

中国企业能否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会否对美国本土企业造成冲击?一旦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又会否引发社会震荡?这都是美国对自由贸易持谨慎和保守态度的权衡因素。

当然,反过来说中国在对待美国企业和商品的态度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样也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跨境电商贸易政策上谨小慎微的原因。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既“政治是经济的表现形式,而战争则是政治的延伸。”在经济贸易背后,既隐藏着政治角逐的影子,也掩盖着战争的火苗。一旦将自由贸易的权杖交给企业或者个人,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的权利就将进一步被瓦解,而这显然是一些人不想看到的。

马云在演讲中提到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革命诞生了工厂,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革命诞生了企业,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今天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呢?马云没有说,只是表示要与全世界人民共同对抗贫穷、疾病和气候变化。

在我看来,第一次技术革命引发的资源争夺战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第二次技术革命引发的商业战争则由企业与企业来主导,那么第三次技术革命则将主角锁定在作为组成世界个体的个人身上。这些个体今天正试图通过移动互联网让世界变得更加扁平,试图打破各种边界和条条框框的约束来谋求更大的贸易自由。遗憾的是,只要国家的权利不被进一步瓦解,完全的自由贸易就不会发生。

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这件事上,马云像个无政府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