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近日,PayPal首席执行官Dan Schul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金融技术行业的持续迅速增长,数字支付行业将会成为一个价值100万亿美元的市场。

这个数额无疑是让人极为心动的,而说起移动支付,中国应当是最有话语权的。根据中国移动支付近两年发展的状况来看,在Dan Schulman预测的100万亿美元的市场中,中国应该能够占据不少份额。

不过若是要追根溯源,中国并不是移动支付的发源地。甚至纵观全球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起步时间都不算早,但是发展的速度和状况却颇为出人意料。俗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不过“外来”的移动支付并没遵循这一“规律”,到了中国反而风生水起。

那么中国市场的哪些条件与特质让移动支付能够蓬勃发展呢?在移动支付日益普及,商家竞争形势接近白热化的当下,移动支付又该如何在下一阶段寻找新的增长点?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已经离不开移动支付的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外来”的移动支付何以能在中国“风生水起”?

对于移动支付的前景,Schulman是非常看好的,他表示“我们生活在数字商业之中,世界各地的数字商业仍在蓬勃发展”。如今数字商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所以前景是十分积极的。

百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占大头,下一步发展还要靠社交?-最极客

对于如何支持这种增长,Schulman表示旗下的Venmo一直努力与多个国家和行业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如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其中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业务的年增长率为40%。这是Venmo抵消增长放缓的关键战略之一,也能说明阿里巴巴在全球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而这种状况也能反映出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支付也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开来。从2013年开始规模迅速增长,于2015年超越PC支付,成为第三方支付队伍的中坚力量。到2018年,移动支付基本在中国10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达到了90%以上的渗透率,这也使得移动支付被视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Schulman提到的未来移动支付这100万亿的市场规模中,中国究竟能占多少?其实在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17万亿元,是当时29万亿的PC支付市场规模的4倍多,成为绝对的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而从格局来看,基本是“两强定天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几乎瓜分了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没给其他玩家留出空间。

百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占大头,下一步发展还要靠社交?-最极客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就没有其他玩家,但是在94%的市场份额被两强瓜分殆尽之后,像天翼支付、京东金融这样的平台只能在自家体系极其有限的空间中起到一些作用。而Apple Pay、PayPal这类在国外颇具优势的移动支付服务,到了中国也同样无法撼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地位。

中国能在移动支付方面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

第一,中国没有金融巨头建立的坚固壁垒。

要说中国的金融巨头,也就是五大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了。五大行都属于国企,侧重稳定安全的运行与监管。至于业务方面,除了常规运营之外,对利润的渴求程度并不算高。

这就给了移动支付发展的机会。在移动支付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巨头们不仅没有阻止其发展,反而为其提供了金融体系的保障和信用方面的担保。这种状况在那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在中国就成为了现实。

第二,用户此前没有形成固定的支付习惯。

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信用卡体系已相当成熟,支票支付也较为常见。而这两种支付习惯一旦形成,非常难以转变。所以国外即使有第三方移动支付,面对势力庞大的银行金融巨头和信用卡组织,再加上严苛的监管,基本上是无“出头之日”了。

百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占大头,下一步发展还要靠社交?-最极客

然而在中国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中国市场中没有健全的信用卡机制,也没有已经成熟的支票支付习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让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能够以庞大的用户基础为依托,再利用技术优势为移动支付创造更多机会。

实际上,中国市场信用卡体系的不成熟还源于国人的消费习惯。在中国,人们习惯于存款支付,而在国外,人们习惯于信贷支付,后者会直接导致使用移动支付时风险上升,这也是移动支付在国外普及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如今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中也提供信贷支付服务,但与存量支付相比所占比率相当低,所以移动支付平台也无需承担高额的信用成本,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额外成本亦被将至最低。

第三,零售商户的发展需求使得移动支付兴起。

在国外,主流商户缺乏足够的向移动支付靠拢的动力。而中国则有大量的个体商户缺乏与银行直接合作的能力,移动支付的出现无疑满足了它们最为实际的关于支付的需求。这些在中国无处不在的零售商户成为了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小商店、摊位上都贴着二维码,就是这种需求被充分满足的结果与移动支付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最有利证明。

最后,移动支付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形态也紧密相关。

欧美、日本虽然被称作是发达国家,但骨子里有种典型的“怀旧情节”。沉浸于以往的许多习惯,对“改变”颇为排斥。而中国则不同,尽管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对于改变的态度是包容与接纳,再加上经历过下岗大潮,所以中国对于旧产业的淘汰和更新持积极态度,对创意和新产品的包容度极高,这就让移动支付拥有了更大的机会,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

上述因素使得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监管也日益完善。所以中国的移动支付基本没有经历太过“野蛮”的增长阶段,而是在短短几年之内市场格局就逐渐成熟。今天中国的移动支付,无论是交易规模、用户规模,还是交易场景的丰富程度和渗透率,都远胜于发达国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事实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之间的竞争趋向“白热化”阶段,移动支付市场有变为“红海”的趋势。所以想要继续在这一市场中得以发展,恐怕需要寻求新的道路。

二、市场繁荣竞争趋近“白热化”,移动支付未来或将注重社交

那么这种新的道路要如何才能切入?其实国内外的移动支付平台在这方面已经在逐步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Schulman在采访中表示:“Venmo真正的秘密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项支付交易”。除了提供支付服务之外,Venmo还“与千禧一代的愿望联系在一起,与社交网络联系在一起”、“未来可以用Facebook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感受到作为移动支付巨头PayPal创始人的Schulman对社交领域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在国内外的移动支付巨头中似乎是“不约而同”的。实际上,移动支付能够在中国迅速渗透的原因之一就是依托社交。

例如微信支付背后有腾讯庞大的社交体系在支撑,微信支付、QQ的财付通皆是如此。仅仅是红包和转账两个应用场景,就会大大增加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动力,这种动力最终会转化到线下,增加用户对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

百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占大头,下一步发展还要靠社交?-最极客

从以往的事例来看,社交对移动支付产生的能量不可小觑,除了能够推动自家的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还可能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

例如在社交场景中,年轻群体和中老年群体之间很容易以亲情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产生互动,这种互动在中国是除了在移动支付的场景之下很少能产生的。在年轻人给长辈发红包,或者长辈之间互发红包之后,长辈就非常容易在社交软件中积累余额。

尽管这些红包在积累过后,多数只有几元或十几元。但当长辈们看到社交软件上出现的商品团购信息,深藏在骨子里的“节俭品质”就会发挥作用,带动中老年群体网购行为的增加,这也就是拼多多为何能够借助微信的社交体系成长为电商第三极力量的重要原因。

当然,电商得以成长的原因并不单纯,但移动支付是不可或缺的,而社交给移动支付的动力有时会超乎想象。相关数据显示,包括微信在内的腾讯系社交软件的人均打开时常每天都在半小时以上。看上去时间并不长,但腾讯社交体系本身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每个人半小时,汇集起来足以让移动支付借助社交进一步蔓延开来。

微信这样庞大的社交体系,恰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中的另一位巨头支付宝所缺乏的。其实支付宝固有的强项是电商,毕竟阿里巴巴就是靠电商起家的。但是支付宝的“社交之心”并未熄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支付宝中的好友功能以及每年春节火爆一次的“集五福”。不得不说,集五福已经成为支付宝做社交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是在日常的线上对话中,人们还是更习惯于微信等聊天软件,毕竟除了转账和集福之外,没人会去专门点开支付宝的好友界面进行交流。

百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市场中国占大头,下一步发展还要靠社交?-最极客

尽管在“传统”的线上社交方面支付宝比不过微信,但支付宝也有自己的方法。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交”的定义早已不仅限于聊天。只要有心,视频、直播以及更多的场景都可以成为社交的入口。在支付宝的页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功能在增加,支付宝或许是希望借助更多的场景推动社交的发展,进而为移动支付的增长找到新的道路。

可以看到,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然成为全球移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0万亿的市场中,中国会占大头。然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在渐趋成熟的同时也日趋饱和,因而寻找新出路是必然选择。而社交大概率会为移动支付巨头们所青睐,成为拉动渐趋饱和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