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差评公司消失”不应成为点评机制的目的-最极客

职场社区脉脉近日上线了公司点评系统,据了解该系统旨在通过展示在职和离职员工对企业的点评,帮助求职者更客观地认知招聘企业,让求职者“先看点评,再找工作”,从而达到人才和企业更适配的结果。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表示:“消费点评,让差评店铺消失了;脉脉公司点评,将让差评公司消失。”

将招聘行业的公司点评与消费行业的消费点评进行类比,我认为并不妥当。企业招聘是个双向选择,求职者在选择意向企业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对大量的求职者进行择选。求职者最终入职某家企业,是双方对彼此都满意之下的结果。这种双向选择不是一场交易也不是一桩买卖,倘若如此,招聘企业和作为求职者的人都被异化成了商品。

现在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之前都有先看点评的习惯,当然,重点是看差评。决定是否购买某个商品的重要标准不是没有差评,而是差评较少,因为几乎没有一家店铺能够做到零差评。那么为什么在有差评的情况下,消费者仍然会决定购买呢?因为消费行业拥有比较成熟的售后机制,商品送达之后如果不满意,消费者可以十分方便地退换货。

一家公司当然也无法做到零差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求职者将公司点评作为选择某家企业的重要参考标准,比如根据差评较少选择了一家公司并被成功录用,结果发现这家企业并不适合自己,进而决定离职,或者因为差评较多错过了一家适合自己的公司(差评多少与公司规模、点评基数等因素有很大关系,这里不做重点讨论),由此产生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显然远非“退换货”能比,这是求职者们无法承受的。

当然,林凡的类比或许只是一种表达上的偏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揪着不放。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在于林凡为何会说出“脉脉公司点评,将让差评公司消失”这样的谬论?

我们知道,在消费市场,点评机制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前的参考,以避免“踩坑”,另一方面在于能够对企业形成一种监督作用,企业由于担心消费者会给出差评,影响店铺的销量和声誉,自然会在商品和服务上追求进步精益求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点评机制的目的在于让店铺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或者说让店铺本身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让某些店铺消失——尽管它在客观上导致了一些店铺的“消失”。

那么同样的道理换到招聘市场,脉脉将点评机制引入到招聘行业,其目的难道不应该是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让企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让企业变得更好吗?为何林凡会说出“让差评公司消失”这么一句充满恶意的话来呢?除了意在对企业起到一种“震慑”的效果,从而让企业意识到脉脉平台点评的重要性之外,实在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释。

从“让差评公司消失”这句豪言壮语来看,脉脉显然没有正确认识到点评机制的真正意义,或者明知道这么说不合适却出于某种目的偏偏要这么说。这种带有“震慑”意味的话,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让企业错误地将员工点评视为洪水猛兽,进而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招聘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相亲,在决定是否交往之前,先彼此交换一下基本情况和想法,如果有途径获悉他人对相亲对象的评价,自然能够对对方形成一个更加综合的判断。从这个层面讲,点评机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但要注意,他人的评价往往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而且真实性也往往无从考证,这十分考验一个人的辨别能力。

最关键的一点要记住,你之所以听取他人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判断对方是否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味寻找对方身上的缺点,假如你试着与对方交往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合适,最好的方式向其指出问题所在,而不是因为嫌恶对方的种种缺点而暗暗诅咒:这样的人就该一辈子找不到对象。

总而言之,“让差评企业消失”绝不应该成为点评机制的目的,在员工点评形成的监督环境下,让坏公司变好,好公司更好,才是点评机制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