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即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工信部于9月9日下午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各平台必须在9月17日之前按标准解除屏蔽网址链接,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无需“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今后浏览外部链接内容一步到位,省时省力。当天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华为、小米、陌陌等多家互联网巨头,解除屏蔽的政策并非局限于其中某些这些年来在屏蔽问题上斗得难解难分的企业,而是要求与会企业都参与其中,停止网链屏蔽等各种妨碍平台之间互联互通的做法。

互联网垄断是存在已久的现象,已经到了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地步,甚至巨头的垄断让我们觉得,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们的行为也可以被理解,而且一些措施还能造福广大网民。然而实质上,互联网巨头们的割据对于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危害极大,更是与互联网的本质精神相悖。

然而对于这样的潮流,有的互联网巨头仍然犹豫不决。因为垄断在短期之内确实能给企业带去很多实际的好处,但其弊端也已逐渐暴露,因此打破垄断格局不论从哪方的利益来看都十分必要。尽管这种行为可能带来一些混乱,但仍不能阻挡新秩序的建立。

一、超级应用造福大众?垄断的实质是“反互联网”

在一个超级应用中,可以解决衣食住行、金融理财、即时通讯、在线办公等几乎所有需求。近年来许多有实力的互联网巨头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美其名曰“给用户最大程度的便利”,不少用户也觉得这样真是方便极了,互联网巨头是在造福大众。

可实际上,我们早已被框定在互联网巨头们营造出的“迷阵”中。它们通过齐全的功能,越来越全面精细地搜集我们的数据,为我们进行精确的画像,披着温情的外衣实现各种不那么高尚的目标:大数据杀熟、掌握更多话语权、差异性定价、在金融科技领域严重破坏市场竞争规则以牟取利益。

通过建立护城河,巨头们既得到了流量也得到了金钱,可能还有好名声。而作为用户,我们真的得到便利与实惠了吗?仔细想来,反而是麻烦更多一些:淘宝和抖音没法直接在微信中打开,还要复制链接,微信中只能分享腾讯系的应用。淘宝不能用微信支付,微信中除了微信支付用不了其他的支付软件。

互联网“护城河”即将消失?看似巨头吃亏实则各方得利-最极客

巨头们通过建立护城河,打造了闭环生态引流圈钱,各自为政割据一方。而对于用户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会被聚拢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应用之中,也就是巨头们所谓的“用户粘性变强”。为了粘性,巨头们不惜烧钱圈地,争取更多流量,等到把对手都烧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垄断了。

在互联网市场中,关于反垄断的措施一直不够完善,执法也相对滞后,缺乏监管违法成本又不高,巨头们垄断起来就更“肆无忌惮”,而且它们还想要凭借这种优势触及更多领域。

例如已经成为国民级应用的微信,其巨大的流量让电商、文档、游戏、短视频等各个领域的链接分享都向微信生态靠拢,因为这是一条触及更多用户的捷径。因此许多中小企业都接受腾讯入股,主动让自己成为微信生态中的一份子,那么微信就是强者愈强。

利用这种优势,微信一方面凭借巨大流量大力推广自家旗下的应用,另一方面屏蔽竞争对手的同类应用:屏蔽优步却把滴滴加入九宫格;为入股的京东和拼多多大开方便之门,却拒绝向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开放API;腾讯会议与企业微信可以获得微信流量,却屏蔽钉钉的分享链接。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只进不出的“流量黑洞”。然而从客观来说,互联网生态想要保持健康和活力,需要的是自由且开放的环境。倘若这种自由成为了一种有条件的“特权自由”,那么互联网公平公正的本质也就无从谈起。

互联网“护城河”即将消失?看似巨头吃亏实则各方得利-最极客

对互联网市场而言,这种彼此割裂的状态会严重伤害中小企业。不少中小企业想要跨平台运营推广,但巨头的割据形成的信息孤岛,使得中小企业无处获得流量。当然巨头看起来可以给用户更多,然而一个缺乏新生力量的市场必然不会是健康的,因为信息流动遭到了严重的阻碍,资源整体的配置效率也大幅下降。

这种负面影响甚至会蔓延至整个社会。巨头们获得了更多的权利,互联网也由最初的平等发展与竞争变为流量和模式之下的垄断与争夺。当巨头们通过流量黑洞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小团体、小社会之风就开始在互联网上蔓延。在资本的护持之下,舆论控制、低俗经济等现象日益严重,对于互联网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让互联网成为相互攻讦之地,戾气加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气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作为普通网民的我们,必然是希望处于健康良性的互联网生态之中,因为反垄断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平台选择自由,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权益,保证市场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而巨头们如此热衷于垄断,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实际上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保住“护城河”能赚钱?反对互联互通等同于“慢性自杀”

对于不同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这件事,巨头们的态度不太一样:阿里就表示完全支持平台开放,并且表现出愿意接入微信的态度。而腾讯的态度就模棱两可,即使“整治屏蔽网址链接问题”的行动已经开始,并且时间紧迫,腾讯方面仍表示取消屏蔽一事“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讨论和解决”。

腾讯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平台之间的互通会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例如:资源丰富的平台能够提供大量补贴,是否会影响到微信平台上的商户?对于其它平台盗版或虚假等问题,腾讯该如何处理?平台之间的商业政策迥异,腾讯又该如何面对?

然而这些都不该成为腾讯犹豫的理由。把开放外部链接描绘成降低用户体验的根本原因,这是推脱责任的表现。相反,用户因为屏蔽掉入流量黑洞,才是真正牺牲了体验。而腾讯拒绝外链的真正原因在于,开放外链会让微信的巨大流量池流入“外人”之手,成为对手导流的工具。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微信被誉为和水电煤气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但水电煤气不会看人下菜碟,微信却会选择性开放。从2013年起,微信限制对外链接的范围逐渐扩展,电商、社交、外卖、支付、音乐、共享出行等都包含其中,涉及到的企业有百度、网易、知乎、字节跳动等,它们的应用都在微信中遭到过不同程度的“封杀”。

互联网“护城河”即将消失?看似巨头吃亏实则各方得利-最极客

但与此同时,腾讯系的快手、视频号、拼多多等各种应用却大行其道。快手被微信扶持迅速崛起,视频号可以在微信里随便转发,拼多多在微信中呈现病毒式传播的状态,在电商领域迅速发展,有了和淘宝一较高下的资本。

微信的此种现象已经形成默认的垄断,一旦这种壁垒被打破,腾讯可能会损失许多利益,既不能只给自己旗下的应用提供便利,也不能阻止其他巨头的平台和一些互联网中小企业借自家的光。

腾讯看上去很小气,但是其他企业也未必有多大气。阿里此次之所以愿意互联互通,是因为已经尝到了垄断带去的苦头。

近年新型电商崛起,腾讯也在多家电商中入股,这些电商在一些方面超越了阿里,使得淘宝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一家独大。而阿里也是屏蔽的老手,禁封过许多工具和平台,然而阿里的“城墙”越来越坚固,自家电商确实形成了闭环,却也固步自封,错过了社交电商的风口,也给后来者拼多多、抖音们留下了争夺的机会。

等到阿里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晚了,电商早已多元化发展,阿里也想补救,例如在2019年和抖音签署了70亿元的年度框架协议,然而错过就是错过,补救也是收效甚微。毕竟中国互联网早已是存量竞争的市场,网民基本都增长的差不多了,上网市场也被挖掘殆尽了,此消彼长,阿里想从新型电商应用手里把人抢回来实属不易。

这样看来,垄断虽然能产生短期的好处,但最终还是弊大于利,甚至“利益”本身就是假象。腾讯现在还能吃到垄断的红利,但不可能一直一家独大,因为社交市场迟早会百花齐放,腾讯如果继续封闭下去,也可能落得和阿里在电商方面所遭遇的挫折一样,眼界越来越窄、信息不畅,最终落得个错过风口的下场。

互联网“护城河”即将消失?看似巨头吃亏实则各方得利-最极客

由此可见,坚持垄断看似能保住互联网企业的利益,其实等同于慢性自杀。因此企业也该把眼光放长远,顺应潮流,考虑长期发展。

三、打破垄断会造成混乱?新秩序不破不立

当然,破与立从来都不是一纸文件那么轻松。打破既有格局,难免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局面,产生一些问题。

例如,全面放开了外链屏蔽,很可能导致大量垃圾广告、低俗内容、虚假信息进入微信生态。

这一转变对于老人和青少年的影响可能尤其显著:对外链的限制和屏蔽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接触到不良信息,一旦限制解除,这种管控作用就会变得薄弱,让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老年人对于网络信息同样缺乏判断能力,如果什么都能转,那么借助外链诈骗的手段可能会增加,老人也可能更容易中招。

但不能因此就停止解除屏蔽的脚步,因为这是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的做法。只要各方面的监管及时跟进、相关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这些问题应该很快能得到解决。

从全球互联网市场的状况来看,反垄断也成为了主流。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进程来看,工信部的政策既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也符合当前的潮流和需求。一切新秩序都是有破才有立,因此互联网反垄断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