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一座城,既是人的集合体,也是人的容器。城市运行安全可靠,人民生活才能安心、放心。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城市安全管理者,此刻正坐在一个城市安全生命线综合驾驶舱里,面前的大屏幕上,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燃气、管线、供水、排水运行状态一览无余......如同人体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维持着一座城市的脉搏跳动。忽然,屏幕上一处红点闪烁,你随即下达排查指令,一起燃气泄漏事故被迅速化解。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画面,而是真实发生的场景。随着各种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城市安全监管逐步迈入智能化阶段。在江苏泰兴,新奥集团旗下新智认知聚安携手当地政府部门打造的城市安全生命线监管平台就是典型一例。

图注:城市生命线平台综合驾驶舱概况总览
平台目前已经全面投入实战应用。整座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况汇聚一处,管理者如同拥有了“上帝视角”,全场景智能化掌握,全域风险“看得见、知重点、有人管“,监管治理效率大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化为主动。
智改城市:让安全更智能,让城市更安全
泰兴市是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泰州市代管。这座城市不大,从上空俯瞰,可以清晰看到城市的轮廓和些许地标性建筑,但却无法看到维持城市安全运转的关键设施。而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设施,关系着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和安全。
早在2022年5月,江苏省就召开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同年7月又印发了一期工程技术指导书。2023年7月领导小组又举办了第二次会议。

图注:泰兴市
2023年12月,泰州市印发《泰州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24年将泰兴市纳入试点。自此,泰兴市城市生命线数据核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智聚安迅速开展风险评估,为城市生命线平台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数据依据与风险指引,并提出对针对高风险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强化。在这项“摸底”工作的过程当中,一些安全隐患也逐步浮出水面。
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数据未实现全域覆盖,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态势掌握不全;二是燃气、供水、排水等不同场景之间的数据相互割裂,形成一座座“数据孤岛”,无法协同管理;三是传统以日常巡检为主的监管机制,导致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工作非常被动。
究其根本,在于原有的安全监管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安全管理的要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赖于人工的监管模式在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风险监测、评估等方面,逐渐力有不逮、不合时宜。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已经迫在眉睫。

图注:泰兴“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平台”
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作为“打造韧性城市”的一项重点任务,其最终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智能化”,而是以智能化为手段让城市变得更安全。这背后的逻辑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让安全更智能,让城市更安全。”
在着手打造泰兴“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平台”之前,新智聚安已经在安全智能化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基于海量安全行业的数据、最佳实践和专家经验,从产业中来,带智能去,产智融合从最初多场景闭环,到系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再到平台智能汇聚共治合力,持续助力城市安全智能升级。正是在产业智能化领域的深耕,新智聚安对泰兴智改工作才开展得水到渠成。
事实上,泰兴在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泰兴独有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其他城市当中也有很大的普遍性。对于新智聚安而言,针对泰兴制定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升级,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无疑也有着样板性意义。
泰兴“样板间”: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
基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新智聚安在泰兴以“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平台”为核心构建起“7+1”体系,目前这套体系已经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对区域内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和全面预警。
那么,何为“7+1”?弄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也就理解了为何这套体系能够帮助泰兴实现监管效能的显著提升、设施运行的高效规范和安全风险的有效防控。
“7+1”代表7个专项监管平台(燃气、道路、供水、桥梁、管线、排水、三方施工)和1个生命线综合驾驶舱。7个专项监管平台通过智能技术实现了七大场景风险的可视化,各个场景的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和风险以“一张图”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而7个专项监管平台的数据又在1个生命线综合驾驶舱中汇聚一处,整座城市的安全状态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图注:7 + 1模式:1个综合驾驶舱+7大专项平台
实现风险的可视化,有两个前提:一是数据融合,二是风险评估。前者有赖于数据采集和整合能力,这项工作原来主要由人工来完成。而新智聚安的解决方案则是通过集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完成,通过分布在各个场景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物联设备对设备运行状况、环境信息实时感知。

图注:泰兴市城市生命线管线监管平台
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则涉及风险可视的另一前提“风险评估”。过去这项工作主要依赖于人的经验,由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往往导致风险被低估甚至忽视。而新智聚安的解决方案则是通过模型算法来完成对风险的评估、分级,并主动预警。比如,针对燃气场景,训练出安全量化评估模型和燃气扩散预测预警模型;针对管线场景,训练出老旧管网风险评估模型。在各个模型的评估之下,风险类别和级别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覆盖3984公里管线、194公里道路、134座桥梁、31.8万用户、1513个小区,以及燃气、供水、排水等多城市应用领域企业,累计处理17万+条安全检测数据,督办500+条风险信息......这是新智聚安交给泰兴的答卷。直观的数据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实战能力做了最好的诠释。

图注:城市内涝灾害
以汛期为例。以往每年汛期来临,各部门之间数据不通、联动不畅,应急响应常常“慢半拍”。现在,早在汛期来临之前,“城市内涝模拟模型”就开始整合雨量、水位数据,提前锁定易涝点,联动泵站自动调度排水。又比如,桥梁出现细微病害时,结构应力传感器与“桥梁健康评估模型”联动,实时预警风险,避免小隐患酿成大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构建了“感知—预警—处置—评价”的完整闭环。以应急协同管理为例,过去依赖人工经验与事后响应,政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如今,依托平台实现物联感知、智能分析与协同处置的全场景安全数智化体系,通过动态阈值和AI技术,一旦数据异常立即触发预警,应急响应时间大幅压缩,同时,政府可实时掌握企业行动过程并对处置结果跟进评估,真正实现责任明晰、响应高效、风险可控,大大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图注:泰兴市城市生命线供水监管平台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人为评估”到“算法评估”,从“被动防控”到“主动预警”,新智聚安针对泰兴制定的安全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其成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被动到主动。”
这种转变相较于传统城市安全管理模式而言,无疑是颠覆性的,它代表着城市安全管理从信息化(业务数据化)、数字化(数据业务化)迈入智能化(“数据+业务”智能化)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模式的颠覆,业务流程的重塑。随着泰兴“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平台”的投入使用,其他城市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工作也得以从泰兴获取到宝贵的经验。
对于新智聚安而言,该解决方案在泰兴的成功落地,也是其平台智能从燃气领域拓展到城市生命线全场景的一次重要实践,成功经验跨场景、跨区域推广的可行性也在这次项目中得到了验证。新智聚安系统解决方案的落地实践,也助力泰兴形成了城市安全智能化的“样本间”。
跳出泰兴:城市智能安全可复制的经验
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当中指出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作为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工作,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目前已经在全国各个省市和地区加速推进。不同城市的规模不同、情况有别,在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制定上,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但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上,城市与城市之间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少走弯路。

图注:城市智能化生命线守护璀璨万家灯火
泰兴作为较早一批开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县级市,其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于其他同等规模城市都是可资借鉴的经验。整体上看,县级市在“打造韧性城市”上尚处于尝试和试验阶段,在数据整合、平台搭建、监管机制重塑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疑惑,因此,泰兴的意义不言而喻。
距离实现2027年的阶段性目标还有两年时间,两年之后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的泰兴,它基于“城市生命线综合监管平台”打造的“7+1”体系,不失为中国在城市安全管理智能化领域所做的一次重要实践。
泰兴,以及更多在“打造韧性城市”上勇于创新的城市,正在为中国城市安全管理实现全面智能化跃迁,摸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